Random Post Random Post
Search
Search

[閱讀心得] 被討厭的勇氣

Dr.Better

被討厭的勇氣

整篇文章是以一個年輕人與哲學家的對話來進行,淺顯的介紹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理論。 就像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樣,年輕人與哲學家進行了五個晚上的對談。

第一夜:否定心理創傷

阿德勒否定了心理創傷的存在,他認為世界是單純的,一切都是取決於如何看待或是認知這個世界。你可以選擇不要被你的過去羈絆住,如果你今天選擇不幸,這也是你自己選擇的。人們常常因為安逸於舒適圈內,即使舒適圈裡一點也不舒適不快樂,但是對比於改變所帶來的不確定性,人們常常會選擇繼續抱怨或是悲觀也不願意改變。所以阿德勒認為,你的人生取決於當下,而不是過去!

《在聽這個章節時,我剛好走在路上,不知道是誰從哪裡把水潑了出來弄濕了我的皮鞋,以往我應該會非常火大,但是當下我想試試看,我是不是能有不一樣的認知。我的工作地點和車子就在附近,我其實很幸運,可以趕快回去把這個不舒服的狀況排除掉,我也不需要浪費生命在這樣的小事上。想想以後心裡好受多了,處理完後就繼續去做該完成的事了》

第二夜: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

文章裡面說明了『自卑感與自卑情結的不同』自卑感會讓人有成長與進步的動力. 但是當欠缺勇氣時就會出現自卑情結(我就是因為…所以才會xxx,如果我有ooo,我也可以….); 優越情節(過度的自誇與自負,強調自己認識權威人士,擁有名牌等等。但是這終究都是依附權勢而得到的價值感,這個價值感並不屬於自己)。阿德勒的結論就是: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人際關係把事情專注在自己時, 才不會因為競爭而迷失方向. 把所有人都成是你人生的『夥伴』,而不是把所有人都當作是競爭對手或是敵人。

因此決定你生活型態(人生態度)的, 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。即使過去有很多看似不愉快的事情。關鍵不是你經歷了甚麼, 而是你如何認知和使用你的經驗。(再度呼應第一夜的主軸)

第三夜:割捨別人的課題

人生裡有幾個重要的課題:工作,交友與愛。其中愛又包含了戀愛,家庭與親子關係

但是在談這些關係前,要先學會做課題的割捨。也就是管好自己的課題,同時不需要去背負別的人課題。這個概念就很類似於情緒勒索的概念:『你只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但不需要為他人的情緒負責』。因此我們不需要去追求認同或是符合他人的期待。

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即使是最親愛的家人,我們也要努力做到不干涉,但是不表示我們不關心或是放任,我們了解對方的狀況,讓他們知道如果他需要幫助我們隨時都在旁邊支持。因為最終只有自己能夠改變自己

第四夜:世界的中心在哪裡?

『課題的分離』是人際關係的起點,而終點就是『社會意識』。

阿德勒反對獎勵與責備,因為這都是人際間的『上下關係』,有上下關係才有比較與自卑等等。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『橫向關係』。人生活在大大小小不同的共同體之中,只有在付出的而且對社會有貢獻時,才能得到歸屬感。唯有放下對自我的執著,多一些對別人的關心,才能有健康而且自由的人際關係。所謂關心是支持,但最後決定與行動還要仰賴自己。

第五夜:認真活在『當下』

每個人都是能夠幸福的,只要我們學會接受自己(接受不完美的自己,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),信任別人並貢獻他人,這樣就能感到幸福。書中強調所謂的貢獻感,並不是刻意尋求別人的認同,而是實際感到自己對這個社會是有用處的。

我們要更能夠學著活在當下,只要當下是充實的就可以了。就像去登山,即使最終沒有登頂,但我已經努力也享受當下,這樣就是個充實的旅行。過去發生什麼事,和當下一點關係都沒有,而未來會如何,也不是當下需要考慮的。我們需要考慮的只有要如何認真的活在此時此刻!不必與誰競爭,也不需要目的地,只要一直努力活在當下,就會到達某個地方。

阿德勒說:『普遍來說,人生沒有意義。』他又說:『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給予。』只要我改變了,世界就會改變了。

這本書是滿值得反覆閱讀並收藏的書籍,推薦『被討厭的勇氣』給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