拖稿很久,繼續分享薛兆丰的經濟學課的第三大重點:相互依賴。
分工合作與信息不對稱
在課程中之前的章節曾經提到『分工合作』的優勢。也就是每個人各自做自己擅長的事物,再透過市場交易得到自己需要的產品。例如:我提供醫療服務賺取金錢,在用金錢請水電工人幫我修理水龍頭(自己研究可能很花時間,成果很糟糕)。
但市場中也充滿『信息不對稱』:
- 欺騙:無良銷售員說吃該保健食品癌症就能痊癒。
- 偷懶:團隊合作中故意少做事
- 逆向選擇:設定條件,但有時吸引到你不願意吸引的人。例如:信用市集中高利率案件,除了吸引有還款能力的人,也可能吸引到根本不打算還款的人。
- 道德風險:人們因為有了保險,對於風險意外地控制變得不夠謹慎
- 敲竹槓
要避免掉這些信息不對稱就必須有對策:合約,第三方人保證,附加成本等等方式。
配合最近時事來說。原本世界是各自分工,美國是最大消費市場,中國是最大生產工廠。大家各自分工再透過交易方式交換物品。因為肺炎疫情,產業供應鏈與消費兩端市場都有了一些波動。新的需求『口罩』『醫療設備』的總量增加,需求大過於供給。
中國作為最大供給國,賣給其他各國商品,且因為需求量大價錢升高,這都是合理市場現象。但是,前陣子卻出現有些國家反應收到品質不良的產品。這就是因為『信息不對稱』的『欺騙』。當然不是說中國舉國都欺騙,而是其中有不肖廠商做了不妥當的事,因此透過事先擬定的『合約』,可以要求對方退款。
資方是弱者,勞方是強者
這是課程中提出的一個很有趣的觀點。或許與世俗認知落差很大,可以姑且參考一下。
現在是個人人有點積蓄都能當老闆的時代,但為什麼老闆是老闆,勞工未必都會成為老闆呢?
例如:餐飲業老闆必需投如大量金錢(房租,裝潢,設備,食材,人事等等),而這些資本投入需要經營與時間才能實現獲利。遇到肺炎疫情消費減少或是經營不善,食材和設備不是說撤就能撤。反之,勞工面對相同局面,勞動力是可以付出也可以隨時收回(換工作)。且在平時狀態,偷懶並不是困難的事。所以,你有聽過員工訓練手冊,但沒有聽過老闆手冊。因為,這也是一種企業管理員工,以避免勞動力濫用資本。
窮人的出路
直接寫課程中的結論:尋求進步,搭社會進步的順風車。
尋求進步:也就是不斷學習,提升自我的價值,讓自己被市場需要更有價值。
搭社會的順風車:2000年的網路時代,現在的5G和AI時代。如果你能站在時代浪尖,發明出人們需要的東西,或是進入該產業也能翻身。(換言之,不要與時代浪潮反著做,如果你工作崗位是夕陽產業,務必要多精進自己,不要跟著一起死在沙灘上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