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本書也是在圖書館借到的,作者是一對父女黨,爸爸在三十歲前曾經最高身價到400萬美金,然後被債務壓倒破產,破產以後他開始重建自己的理財觀念與處理債務。這本書適合給『債務纏身』或是對『親子理財』有興趣的朋友閱讀。
工作
想要不等於需要,給孩子他需要的
不要事事幫孩子代勞,給孩子他未來成長『需要』的能力,而不是過度保護孩子,只給孩子『想要』的。首先,要教會孩子辛勤工作會為自己帶來報酬,工作可以是花費體力也可以是花費腦力的。在不同的時代需要的不同,在現今時代看來,人們普遍更願意花錢去購買知識和腦力。所以,學會投資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事!
酬勞就是,有勞才有酬
作者之一的女兒就提到說,自己在4-5歲時就明白『有勞才有穫』,父母從來不給他們零用錢,而是看工作給予『酬勞』,依據不同適合各個年齡給予事宜的家事工作(1)。比較小的孩子酬勞的給與要及時,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,大一點的孩子就要學會延遲享受。小一點的孩子,重點不是工作是否完全做到位,而是觀念的養成,工作到位的部分需要循序漸進的達標。存到錢以後,帶小孩去消費。書中有分齡給予不同的建議,有興趣可以去買書或是借書來看看。書中也提到,部分的家事是需要共同負擔沒有酬勞的,至於如何拿捏也可以去參考書中內容喔。
(1) 這個部分,我自己額外補充,這個給予家事報酬的部分正反意見都有,比較常見的反對理由有兩個:第一家事是大家需要一起負擔的,第二正向回饋可以其他形式進行。例如:完成共同的家事,父母因為更有時間,所以能夠陪孩子閱讀或是假日外出旅遊等等。或是其他形式的鼓勵,例如給予更多彩繪筆,鼓勵他在藝術上更加投入等等。
支出
兒童版信封式管理
在孩子得到酬勞以後,將酬勞分成三份:奉獻,支出,儲蓄。其中,奉獻占1/5,其餘的各自占有2/5。這樣是變相的教導孩子『預算』的概念,在預算以內可以支出,因為金錢是有限的資源。當累積足夠的金額,可以使用『支出』信封袋去消費。有的孩子可能會花光所有,有的孩子則是計畫性的花費。沒有計畫的過度消費,未來可能就沒有多餘的金錢,讓孩子體會真正的社會也是以類似的狀況進行。
因材施教
喜歡花費的孩子,讓他學會聰明的花,這樣就更會存錢。喜歡存錢的孩子,讓他聰明的存錢,這樣就會適度的支出與奉獻,而不會太錙銖必較。花錢或是存錢沒有絕對對錯,也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,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性。更重要的是家長自己要能以身作則,千萬不能上一秒碎念孩子亂花錢,下一秒就進行情緒性消費。
不要用錢買孩子的愛
會出現這樣的行為,常常是因為工時過長無法陪伴孩子,夫妻間價值觀不同,長輩溺愛小孩,或是雙親離婚等等因素。即使在教養方面無法達到共識,也記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數落對方的不是,當孩子跟你在一起時,堅持自己的理財教育!金錢從來就無法讓罪惡感真正的消失。『用錢買孩子的愛』這是種自私的行為,也會混淆子女對於人情世故的觀念。
有些大人會進行情緒性消費,因為他們相信消費可以買來快樂,至少可以減少現實中的挫敗。但是,大多時候是事與願違,尤其是冷靜過後,看到角落邊不再那麼喜歡的東西,以及逐漸累積的卡債或是漸漸縮水的存款。同樣的,在孩子難過時對孩子花錢,也無法帶來滿足或是成就。花點時間陪孩子,你會在孩子臉上看到笑容,在自己口袋裡找到錢。
孩子需要的是你的時間,而不是你的金錢。
其他內容
章節裡還討論到機會成本,延遲消費,談判議價等等。
心得
整本書看了一小部分,我還滿推薦大家可以去閱讀,尤其是理財小白或是想教孩子理財觀念的父母。在看書的當下,我自己也有很多反思。尤其時感嘆沒有早點知道關於理財這件事,對金錢真正比較開始重視是在開始工作3-4年以後的事。如果能更早地知道,或許我能夠更早的財務自由吧^^。
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博客來的介紹,但這本書的實體書目前缺貨,可以去圖書館借書看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