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資源有限時……
有一天,有位年輕的Resident問我:『診所有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嗎?』
我和那位Resident分享我最近聽的一本書,書名叫做『醫師的精進』英文書名叫做『Better』。書中作者提到,醫師除了知識與技術,最終要成為一位更好的醫師,必須要做到三件事
『勤勞』『正確』『創新』
作者在討論『創新』時,提到他曾經有機會到印度去指導當地醫療,去之前他認為他是先進國家(美國)的醫師,一定能幫助他們很多。但到了當地,當她發現他沒有那些先進儀器之後,他其實不比當地的印度醫師強。當地的醫師即使在資源大不如先進國家時,他們仍然會以現有相對匱乏的資源中做出創新,做出對病患最有利的事,即使最終結果比不上先進國家,但他們已經很努力了!
在台灣也是一樣,醫學中心的資源和診所的資源不同,城市與鄉村之間也有很大的差距。而我服務的診所,並不以糖尿病照顧為主力,而診所的人力配置也不足以應付糖尿病照護網的模式。所以,我們
就現有的資源,盡量去做到最好。
『請患者去更合適的地方治療,不是會比較好嗎?』
醫療的不確定性
再度想起另一本書『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』,英文書名叫做『complication』。書中強調醫學雖然是科學,但是治療的是人,而且因為對於醫學的不了解,醫學至今仍是個充滿不確定性不完美的科學。書中強調的另外兩個不確定性,分別來自於『醫師』和『病患』。
醫療環境不友善
理想上,病患去有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地方接受照護是最好的。但是,很可惜的是全台灣醫療院所包含醫院和診所(西醫)約12000家,擁有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資格的只有255家(只有2%)。而我工作的區域附近只有醫院有提供這樣的服務。
病患的不確定性
但是,病患都會願意跑醫院嗎?病人往往需要上班輪班,而且醫院等太久花費太貴,地點太遠等等。諸多理由,以至於診所即使沒有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資格,病人還是會來,因為『方便』『便宜』。
雖然聽起來很像是藉口
所以,即使診所的定位與專長始終不是糖尿病,即使診所資源不足夠。身為醫療工作者,我還是相信,與其讓患者不控制,至少他願意吃藥願意回診追蹤,雖然做不到90分但至少也要拼個及格,不要讓患者因為血糖不好而太早出現併發症。
說實話,我不知道那位Resident能不能夠理解我想表達的想法,也或許聽起來很像是藉口。或許有一天,到了資源不足夠的環境,想法就會更不一樣了,但也會因為匱乏而有更多的『創新』。
相關